《中国社会科学》| 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圈域形态的兴替机理

发布时间:2024-10-05 供稿单位:社会科学处、历史文化学院 撰稿:宋强 点击次数:

  《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圈域形态的兴替机理》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系hth·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文化学院韩东育教授的研究成果。

  “东亚”固然是西方人给定的区域概念,但千百年来迤逦不断的宗藩叙事,在有力地证实着该时空单位的既有轮廓和曾经结构。乾封元年(666)唐高宗携诸藩封禅的场面、明初朱元璋“十五不征之国”的和平睦邻范围、清末王韬的宗藩解体预言以及康有为痛苦的事后追忆等陈年往事,都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曾有的文明圈域及其兴灭经纬。仿佛是一座刻满祭文的墓碑,甲午战争后的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和《万国公报》主笔蔡尔康辑录的《中东战纪本末》,还首次用系统而惨烈的笔触,为这个延续达2000年之久的“前近代东亚体系”,打上了休止符。可由此而引发的问题是,在西方国际法到来之前,长期维护东亚世界发展稳定的区域秩序何以会形成?它的支撑元素到底是什么?该体系的崩解和重组,在日后的区域关系走向中又意味着什么?文章指出,在国际法到来之前,东亚曾形成过以中国为核心的长期稳定的区域秩序。其日用生活上的主要支撑元素,是惠及东亚全体的区域公共产品。随着近现代秩序的重组和公共产品的更新,区域关系的走向和发展,亦发生了可以逆料的变化。然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新时代中国公共产品已再度惠及区域国家和世界的今天,关注和认识公共产品的流变历史与区域体系兴替机理间的关系,或将为揭示和解决相关研究领域的盲点和盲区问题,提供新的观察维度和有意义的启示。

  作者系hth·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区域国别研究院、东亚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负责人,以打破“三际”(代际、国际、学际)的理念和“东亚基因”研究法,首次提出并解决了“化道为术”这一日本近世思想学界的本质性问题;首次提出了融通中西两大文明体系的“新文明体系”命题;首次提出“学术戍边”和“突破学术岛链”的理念凝结研究团队。所组建的“东亚研究院”,已成为部属院校基础研究与智库建设兼容并重的新型学术机构,是高水平国际化学术平台、地方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国家外交战略发展的建言平台,形成了“高校—地方—国家”三位一体格局。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第6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后被译成该刊英文版)。

  附:《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圈域形态的兴替机理》.pdf 


初审:王子刚

复审:关丰富

终审:严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