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催化中的低价烯丙基钯(I)物种

发布时间:2024-09-20 点击次数:

标题:不对称催化中的低价烯丙基钯(I)物种

报告时间:2024年9月25日(星期三) 10:00-11:00

报告地点:人民大街校区化学学院化三教室

主讲人:党延峰

主办单位:化学学院

报告内容简介:

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可以利用绿色清洁的可见光能源在较温和条件下产生自由基或者自由基离子等高反应活性的反应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钯与光催化剂协同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作为经典不对称Tsuji-Trost烯丙基取代反应的重要补充,实现了挑战性Csp3?Csp3键立体选择性构建。阐明光催化剂与金属催化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提出相关转化中活性和选择性的控制因素,将为设计和改进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提供亟需的理论指导。我们开展了针对手性钯络合物与光催化剂协同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探索工作。相关研究提出了“低价烯丙基钯(I)”新机制,揭示了连续手性中心Csp3?Csp3键形成的“内球层”金属七元环机理,发现了过渡态芳香性对于化学键形成的促进原理。基于对低价烯丙基钯(I)物种的活性和构效关系认识,我们与合作者联合开发了激发态钯催化外消旋联烯的去消旋化新策略,实现了机制导向新反应开发。

主讲人简介:

党延峰,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07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2015.07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11-2022.06任天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22.07-至今任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小组主要围绕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及机制导向的反应条件优化和新反应理性设计开展研究工作。独立工作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以通讯作者在Acc. Chem. Res.、Nat. Catal.、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on.、CCS Chem.、ACS Catal.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北洋学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