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翼手目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调查”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06 供稿单位:科学技术处、环境学院 撰稿:李东生 网络编辑:钞真妮 浏览次数:

  近日,hth·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翼手目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调查”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由hth·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和广州大学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项目专家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院士、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魏辅文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冯仁国研究员、西北大学李保国教授、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刘少英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杨光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涂雄兵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邱宝利教授、中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雪燕高级会计师组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卢凡、处长王祎出席会议并讲话,hth·华体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科学技术处和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人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冯江教授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已取得的亮点成果、组织实施与协同推进情况、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审阅了中期报告,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了项目中期目标和考核指标,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物种生物学调查,为翼手目动物与人类新发传染病病原传播的关系及翼手目特有功能的研究提供支撑。最后,冯江教授代表项目团队感谢专家组的指导,感谢课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将按照专家组建议,做好下一步研究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中国翼手目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现记录约140种,约占全球10%,其在害虫控制、种子传播、植物授粉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服务价值,是国家重要生物资源。它们也是人畜共患病病原最重要的宿主之一,已发现其携带200多种病毒,例如马尔堡病毒、亨尼帕病毒、SARS样冠状病毒等,潜在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接触概率,致使翼手目动物病原外溢,增加传染病暴发风险。然而,由于中国缺乏翼手目动物的系统调查,严重阻碍了对其生态作用和携带病原本底的全面理解。因此,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翼手目物种多样性及分布调查”围绕上述关键问题,系统地调查和厘清我国翼手目动物本底,不仅有助于《中国动物志——翼手目》的编撰,也为其适应性演化、生态服务价值、多样性保护及疫源疫病风险预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初审:徐 萌

复审:闫 冬

终审:吕春宇